《柒個我》都不是我,我一直再找尋自己的路上?
什么是好演員?25歲的張一山沒有猶豫,直接給出答案:演戲的標準沒有好壞,觀眾喜歡的演員就是好演員。但他卻沒有把自己歸在這一行列。張一山說,踏著一部部作品而來,能夠得到一部分觀眾認可,自己已經足夠幸運。
童星成名,一口濃郁的京片子,在外人看來,張一山身上帶著太多北京男孩“混不吝”的氣質。但接觸下來才會發現,他與他飾演過的任何一個角色都不一樣,言語之間流露出一種超脫年齡的成熟與通透。金牛座B型血,一半是理性、堅毅和韌勁,另一半是感性、自由和熱情。兩面結合之下,就誕生出了張一山這個看起來有點“擰巴”,卻又清醒地堅守著主心骨的綜合體。 他熱愛表演、享受表演,盡可能找尋一種相對的純粹的狀態。在外界的褒獎和光環之下,他多次謙敬地說:我就是一個演員,一個挺幸運的演員。
猝不及防,觀眾又一次被張一山刷屏了。
國內首部關注精神分裂者的影視作品《柒個我》開播,張一山在其中一人分飾七角的強大表現力,又一次刷新了觀眾對他的認知。在劇中,他將七個或冷酷、或暴力、或憂郁、或甜美的角色無縫銜接,讓外界感受到了這位“90后演技擔當”體內潛藏的小宇宙。從《余罪》到《春風十里,不如你》再到《柒個我》,張一山無疑是近年來年輕演員中的一大亮點。網友評價他“炸裂式的演技”讓他與角色融為一體,渾然天成,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外界都認為他“痞帥”的性格是本色出演。但直到與他交流下來才發現,這位92年出生的年輕演員身上,還帶有許多與年齡不符的成熟和通透。在他那雙機敏又堅定的眼睛中,也潛藏著屬于他的人生哲學。
《柒個我》:這七個都不是我
接下這個角色是在一年前,當時現象級網劇《余罪》正在熱播,張一山精彩的表現讓他得到了不少片方拋來橄欖枝。而之所以選擇《柒個我》,他簡單歸結為“題材好玩兒有意思,一人分飾七角有挑戰”。“好玩兒”和“有意思”是張一山提到劇本選擇時說的最多的詞,語氣中帶有北京男孩特有的隨性口吻。但為了更好地完成角色,他在前期準備階段也著實做了一番相對“沒意思”的苦功夫,幾乎在劇本的每一頁都進行了密密麻麻的標注。除了從新聞和書籍中查閱精神分裂癥的資料外,生活體驗和觀察同樣必不可少,以此更好地把控精神分裂的真實反應。“這七個人格每一個都很難,因為都離真實生活中的我太遠了,他們那些性格都太特殊了。所以我在嘗試每一個角色的表達時,都必須讓自己從內心產生信念感,讓自己真的變成那個人。不然就很容易變成這七個人格都是張一山,那這個角色就完全失敗了。”而從目前觀眾檢驗的成果來看,這七個高辨識度、個性鮮明的人格,又一次讓觀眾認可了張一山的演技。其中,話題度最高的少女人格莫曉娜,嘟嘴賣萌的神態更是讓不少人get到了張一山的“反差萌”。不過屏幕前的觀眾看著雖爽,但張一山卻坦言,這個角色讓他遭遇了“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傷害”。
在張一山的解讀中,莫曉娜這個角色的最大特點是‘可愛’。所以他盡可能抓住十四五歲的小女生的可愛的感覺,觀察跑步、走路、拿東西的姿勢和眼神,以及粉絲見到自己或者見到其他偶像時的狀態。但即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設,拍莫曉娜追星的戲份時,張一山還是有些不適應。“我一個男人,穿上那樣的衣服、畫上那樣的妝、戴上那樣的發卡,在那么多群眾演員和路人面前去做那樣的表演,對我而言確實是很大的挑戰。不僅要變換音色,還要保持亢奮的人物狀態,整場戲拍下來累得夠嗆。” 演員通常會說,飾演一個角色就是把自己掏空的過程。但這次相當于一口氣飾演了七個角色的張一山,在殺青后反倒意外地平靜。雖然在拍戲過程中經常會有累到想崩潰的狀態,心想殺青后一定要大喊一聲去釋放,然而真正殺青后,他還是跟平常一樣,并沒有如釋重負。
“我覺得這應該算是自己演藝生涯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題材,雖然到現在我也沒覺得自己演得好了,或者演得成功了,但作為演員,應該去嘗試著挑戰不同的角色和題材,我希望《柒個我》能給我留下這個回憶。”
最美表演:我在找尋自我
表演,是張一山熱愛的事情。從12歲入行拍戲至今,無論期間經歷了多少次主動或是被動的選擇,表演這條路他已經走了十多年,占據了他生命刻度的一半,成為一種習慣。因此一旦提起表演,張一山說他不愿意被任何事情打擾,更向往一種相對純粹的表演狀態。今年,他就獲得了這樣一個可以盡情釋放表演的機會。在2017年度新浪“最美表演”中,他與許宏宇導演合作,帶來水下拍攝的短片《見到自己了嗎?》。短片開頭,他在燈光昏暗的水下眉頭微蹙,記憶中關于友情、愛情、親情、事業中的遺憾、沖突、茫然不斷浮現。繼而隨著窒息的壓力襲來,藏在內心深處的愧疚和恐懼爆發,越是逼近死亡邊緣,表情就變得愈加猙獰可怖。而后只是一瞬,鏡頭切換,一切喧囂重歸平靜,他睜開眼睛看著岸上的自己,自我得到釋放。
這是張一山首次嘗試水下窒息表演,情緒的釋放和忘我的表演,曾讓他在拍攝中多次嗆水,但即便是在身體到達極限的時候,張一山依然對導演說“我們還可以再試幾條”。從最終結果來看,這段濃縮在一分鐘里的表演狀態的集中呈現,讓張一山又一次向外界展示了他表演的爆發力和感染力,他的付出有目共睹,因此許宏宇評價張一山是“擁有神秘力量的好工匠”。
一個敢于突破釋放的年輕演員,一段探究直面自我、找尋自我的故事,對于張一山而言,這段找尋自我的表演似乎也暗合了他自己的心境。幾個月前,張一山宣布暫停工作回歸生活,一時間外界關于他的揣測甚囂塵上。他始終沒有過多回應,繼續過自己的生活,偶爾在微博曬出幾張自己的生活照,算是對粉絲和外界有所交代。聊起這段休息的日子,張一山似乎瞬間放松下來,切換回了他這個年齡的男孩應有的模樣,隨性又不失誠懇。
“沒什么其他原因,就是身體有些疲憊,需要休息。自己也想陪陪家里人,因為常年在外拍戲,陪家里人的時間很少,所以想跟他們多交流,也過過生活。我覺得一個演員必須要有生活,不能成天在演戲,那樣表演出來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失真,越來越不接地氣、不踏實。過過生活、陪陪家人、會會朋友,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生活。等到養足精神自己有想法的時候再去工作,我覺得那是最好的狀態,才能給觀眾再呈現出另外不一樣的角色吧。”
摘掉標簽 從容向前
雖然現在提起張一山的名字,很多人的印象都是“演技開掛的年輕演員”,但不可否認,在《余罪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,張一山一直是跟“童星”畫著等號。
很多人說“童星”的標簽似乎有魔咒,太多人在與這把雙刃劍的交鋒中落得下風。當年風靡全國的《家有兒女》,讓很多人認識了張一山這個鬼靈精男孩的同時,也聚焦了外界投射在他身上的目光,光環下的成長伴隨著各種輿論揣測紛至沓來。直到《余罪》的出現,外界才恍然大悟,當年那個男孩似乎一夜長大了。
張一山坦言,《余罪》于他而言意義非凡,因為這部戲能夠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他,知道他還在演戲,知道他還可以去詮釋一些角色。而在這之后,張一山踏著一部部作品而來,不斷用演技證明著自己,摘掉標簽,從容向前。“《余罪》《春風十里》《柒個我》這三部作品,給我今后的表演生涯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和心理基礎,能夠讓我更有些信心繼續往下走一走,更有信心拿到一個劇本,大膽地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,用不同的方法去把不同的角色呈現給觀眾。這些作品也確實讓我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,他們都愿意把比較有挑戰的作品交到我的手上,我覺得是到了大家的信任,也得到了自己的信任。”
幾部作品下來,張一山的演技得到了觀眾的普遍認可,也把他推向了各大榜單和領獎臺。但在他自己的認知里,光環都是觀眾給的,他自己只是一個幸運的演員。“很多事情都是天時地利人和,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演得有多好,能夠得到觀眾喜歡,我只是運氣好。”
與他在戲里呈現的多變角色不同,張一山身上有種與年齡不符的“少年老成”感。他說,在自己見識過也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后,就會覺得什么事情都不算什么大問題。這段話他說得很隱晦,讓人無從推斷過去的日子里他經歷了什么,但從這位25歲的年輕演員身上,卻看到了難得的踏實與清醒。在許多人都在標榜青年演員的責任時,張一山卻并不想給自己立flag,他說自己成不了楷模和標桿,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?;畹锰?,活得明白。
張一山說,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知足。他清楚地知曉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”的道理,所以他從來不會給自己制定目標或者樹立遠大理想?,F在的他更專注于生活,未來會是什么樣,他自己也不知道。
只有看得清自己,才有機會看得見未來。他要繼續跟心里的那個自己對話,等待做好準備,帶著一個全新的自己,再度出發。